Pages

7.8.10

关于写实绘画

整理一些在速写本子里的旧稿过来


2.8.07



写实绘画之在马国,由于从事的画家实在是凤毛麟角,再加上国内的美术馆活动非常不活跃,相关画展少之又少,所以普罗大众对写实绘画的认识,还停留于实用艺术经常采用的照相式写实层面,所赋予的审美标准,竟还以达到照相式写实为高度。


以前身边的行外朋友或亲戚到家里做客,对于我的写实绘画所能给予的评语,一致都是:很真(实),远远看很真(实),好像照片一样真(实)。再环视周围冷清的美术氛围所造成的狭隘美术意识,细想起来,不免悲哀。


十九世纪摄影术发明以后,西方写实绘画马上受到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一时之间不少人直呼绘画已死。而后来的发展结果却是,摄影术把写实绘画从叙事和文学功能里解放出来,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等流派的出现也表示绘画已不再单纯为皇室贵族与宗教服务,而逐渐往表达画家个人抽象心理活动的方向过渡,从此主流观众对绘画的审美品位,有了更多层面的理解与要求。


而摄影艺术从最开始的写实记录动能,随着技术不断的改进及摄影师的自我要求,也慢慢从西方过去五百年的写实绘画借鉴而建立美感,再随之拓展更广阔的注意点,开始建立起各种不同流派的摄影艺术。


自此以后,写实绘画领域与摄影领域一直平行发展却又互相启发,例如美国曾经有过反映摄影普及化而兴起的照相写实主义,模仿照相式的理性与冰冷;而摄影领域里也有过模仿经典绘画而重构的后现代摄影艺术。此两种媒介各自彼此发展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魅力,互不影响对方的存在价值。所以,在今日的西方,不再有人关心写实绘画的存在价值是否已被摄影取代的问题,也不会有人以它种媒介来作为另一种媒介的衡量与审美标准,用其以判断成就高低。


两者明显的区别在于,绘画是意向的产物,写实绘画是画家根据大脑的视知觉功能所观察和归纳的视觉形象来描绘对象,此种描绘结合了画家长期修习得来的形体结构解剖知识与艺术理念,然后以心运笔`以手作画的主观表现内心抽象情绪,达到藉物抒情的效果;而摄影是客观形象的光学反映,摄影技术则是一种光学器材的运用,它依靠摄影师的操作和调动来忠实纪录客体在各种光线下的自然形态`颜色`肌理等物理特征,凭借反映特定物象的组合与安排来叙述事件或渲染情绪等各种艺术主张。


马国由于国情因素,禁止人体写生,纯人体绘画和雕塑不能出现在公共场合,因地制约,导致写实绘画无法发展并蓬勃起来。我们无缘看见古希腊式的裸体维纳斯女神雕塑矗立在公共空间里,我们也没法在国家画廊欣赏到类似十八世纪名师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的杰作《泉》里的美仑女人体,盖因这些艺术创作在保守民风下,已被盖上情色标签,恐怕引导人民走向思想歧途。


不过由于艺术基础课程的需要,美术院校始终必须传授人体结构和解剖课程,始能帮助学生建立相当的写实基础,以面对个人综合能力发展和将来的市场需要。碍于缺失人体课,故本地院校多采用幻灯教学讲解解剖课,及让学生模拟平面人体图像进行素描与色彩训练,可谓在禁令下的隙缝中成长。


可是,如前面所论及,摄影图像仅仅是一种光学反映下的产物,它所能给予是科学技术限制下的平面图,缺少叙述客体与空间实际关系的能力,同时其无知觉的忠实反映色彩方式跟视网膜的接受分析方式可谓大相径庭,如果长期观察和依赖这种第二手视觉经验作画,而匮乏与大自然第一手的严密接触与感知,没有了科学性的分析色彩实践经验,那必然大大减弱日后艺术表现的宽广度。
纯以摄影美学进行绘画训练,就等同抛弃自身媒介的魅力所在;用绘画来模仿摄影的独特美感,不只降低媒介本身原有的超然地位,更会错误引导观众的审美价值观。尔后,画家的位置渐将形成被动,缺乏对形态结构的主动内在理解,在造型领略上没有自己的一套‘艺术词汇’,长期如此对待绘画,写实绘画的风格必定走向照相写实主义般的漠然无生气。


所以今日,大众不禁要质疑:摄影即能够做到的真实效果,绘画又何必重复一遍?这种模拟的真实,不显得虚假吗?而虚假的真实还算是写实主义绘画吗?

No comments: